ip policy route-map src80
//应用路由策略src80。
no ip policy route-map src80
//取消src80路由策略的应用。
当然各个路由策略的实际指令会有所区别,不过基本的诸如match与set等指令类似,我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需求去修改即可。
三、路由策略设置实例:
了解了基本的路由策略设置方法后我们来通过他解决双线双路网络路由实际问题,首先虚拟出这样一个环境,企业申请了双线网络出口,一边是网通线路另一边则是电信线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路由策略让发往不同网络的数据可以直接转发到对应网络的接口。
知道了技术应用点后我们就要运用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了,策略路由的使用和我们编写程序一样是非常灵活的,他可以设置转发的条件,也可以通过源地址或目的地址信息来指引数据包的发送方向。
(1)基于源地址的策略路由:
如果企业是根据网络划分部门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基于源地址的策略路由来实现分发网络数据包的目的。针对源地址进行策略路由的话,那就是将网通部门要访问网通的数据都转发到网通线路对应的WAN1接口;而电信部门要访问电信的数据都转发到电信线路对应的WAN2接口。这样两个部门都可以顺利的快速开展业务,而不互相干扰。但是这种设置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临时需要网通部工作人员解决电信客户需求时将无法实现,因为网通部的数据只会发送到网通线路,针对电信客户的访问速度会大打折扣。
(2)基于目的地址的策略路由:
既然基于源地址的策略路由在交叉网络访问方面存在问题的话,那么基于目的地址的策略路由是否能够完美解决实际问题呢?所谓目的地址就是指我们要访问客户的IP地址,一般来说判断客户是电信还是网通网络是可以通过他的IP地址实现的。所以只要企业收集到了电信和网通网络地址段,就可以基于目的地址采取策略路由,将发送或接收到的电信地址数据通过WAN2(电信线路)接口传输,将发送或接收到的网通地址数据通过WAN1(网通线路)接口传输。即使出现网通部工作人员临时解决电信客户情况时依然可以保证高速状态。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的是通过设置基于目的地址的策略路由,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用户遇到的双线路双路由的访问和维护问题。这里我们假设连接企业路由器WAN2接口的电信对端设备IP为A,而连接WAN1接口网通对端设备IP为B,电信网络的地址段为C,网通网络地址段是D,在路由器上建立基于目的地址的策略路由具体设置命令如下。
第一步:建立匹配C和D的两条访问控制列表,即这两条访问控制列表中针对目的地址设置为C或D,控制列表名称依次为ACLC,ACLD。
第二步:在路由器上使用match ip address ACLC(限定只要地址段符合ACLC访问控制列表设定的条件),set ip next-hop A(将此数据访问的下一跳地址设置A),这样对电信网络的访问将顺利的发送到电信网络对端设备。(如图2)
第三步:同理使用match ip address ACLD,set ip next-hop B命令即可完成对网通数据的路由策略。
第四步:最后在路由器上应用这两条路由策略即可有效解决企业遇到的双线路访问的问题。让数据包转发更加智能更加灵活,按照需求提高网络访问速度,让企业业务运转得更有效率。
四、总结:
从本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路由策略解决双线双路网络实际问题要比之前介绍过的从本机路由表入手灵活得多,并且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不需要网络管理员为企业员工计算机一台台设置。另一方面路由策略的功能还不仅仅局限于此,了解了他的真谛后我们可以像编写程序一样,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更合理更有效的转发策略,可以精细到每台计算机路由信息的控制。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云中重生:统一网络管理系统
统一网络管理系统一直是IT管理员关注的领域。能够使用一个控制面板实现有线与无线网络的配置、监控和故障修复,这确实很吸引人,但是……
-
可用性追踪是虚拟化网络的关键
网络管理绝不简单,而虚拟化网络则让网络变得更复杂了。在虚拟化出现之前,网络配置相对较为稳定。但是,现在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能新建和删除了若干虚拟交换机……
-
作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管理员,需要担起哪些重任?
网络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各有不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依赖于托管服务提供商。除一些常规职责外,网络管理员可能还要帮助企业开发新的网络系统……
-
网络压力持续加大 企业级APM大有可为
作为IT产业的新兴市场,APM增长迅猛,受到了企业和投资人的关注。而在企业级APM领域,目前国内仍是空白,未来这将是一个新的蓝海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