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防病毒+防间谍+IPS/IDS+VPN……,越来越多的安全产品被架设到企业的网络机房,担任起保护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重任。然而看似无懈可击、固若金汤的安全系统下,安全事故却依然经常发生。
最大的危险源是“人”
病毒不会凭空感染,必然是有人误入“禁地”。
攻击不会凭空出现,除了黑客不断变幻攻击手段,必然有人有意无意为黑客开了“方便之门”。
机密信息不可能自己外泄,必然是有人的行为不当导致信息暴露。
反向思考,各种网络威胁也不可能攻入无懈可击的网络。传统的病毒、已知的攻击、明确的垃圾邮件,通常都会被对应的安全产品挡在门外。但您的网络为什么依然不安全?
因为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安全产品都没有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
最新的安全漏洞“人”
过去,病毒通常依靠软盘、光盘传播,传播速度慢,扩散范围小。而今,借助网络、漏洞传播的病毒随时都可能蔓延至全球,更主要的是,现在的病毒更加充分地充分利用了社会工程学原理,通过各种“利诱”让用户染毒上身。
黑客都是利用漏洞来攻击,但是这个“漏洞”不单单是指未及时修补的系统漏洞,还包括了很多人为造成的“管理方面”的漏洞,比如:访问带有诱惑性的网页导致被植入后门程序,不加控制管理的随意下载导致木马感染……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人为产生的“漏洞”已经成为黑客攻击的最佳途径。
上网行为管理专家陆继周先生认为:“道理其实很简单,安全威胁除了利用系统漏洞和安全产品的疏忽,更多的还是要借助社会工程学,借助缺乏安全意识的“人”的上网行为,才得以进驻网络和系统。”
因此,安全建设最大的缺失,就是无法对“人”进行有效管理。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远程访问服务和产品的多种用途
远程访问服务和产品不是什么新事物。从家里或路上连接到办公室,已经出现有多年时间了。而现在最新的技术是,现在的技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必去办公室上班了。
-
防止数据加密劫持网络:这四大策略你需要get起来
为了保持强健的防御能力以及降低安全漏洞和数据丢失的风险,我们必须对所有的网络流量进行解密、检查并再重新加密这一过程……
-
注意:你的企业升级网络性能检查清单了吗?
在决定升级网络时,仅仅考虑一份简单检查清单的项目是远远不够的。文中所介绍的一些注意事项,与驱动现代组织网络发展的吞吐量和安全性同等重要……
-
用SDN的方法抵御WannaCry勒索蠕虫
WannaCry事件的爆发无疑是一次对大众的很好的安全教育,对广大的Ops团队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拉练。本文讨论的是如何利用SDN保护网络资源防御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