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科推出一项新技术,常常领先于和类似于IETF或IEEE正在制定的标准时,我的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它为何要先于标准通过之前发布新的技术和产品?
答案其实很简单:抛开那些关于支持、符合或者遵从标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思科真正想要做的就是去推动或者定义某项标准。思科想要的就是标准,为此它会在一项标准获批之前数个月便向其广阔的用户群发布某个新产品,这样一来它的产品成为标准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其他的网络公司当然没有这样的优势,因为其他网络厂商没有思科那样么大的市场份额。思科可以利用其市场地位施加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从而说服整个行业。微软和英特尔在各自的市场上也能做到这种地步;IBM在上世纪的60、70和80年代也能如此,而在思科和微软之前,或许只有苹果曾经成功侵蚀过IBM的势力。
思科争夺标准的最新的例子是在数据中心领域,也就是利用FabricPath和Overlay Transport Virtualization(覆盖传输虚拟化,OTV)。FabricPath是通过合并2层交换与3层路由从而消除生成树的做法来扩展数据中心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提供多个活动链接来降低服务器-服务器流量的时延。
FabricPath的原理类似于IETF正在制定的Transparent Internconnection of Lots of Links (多链接透明互联,TRILL)标准——事实上,思科数据中心首席交换设计师John McCool就在上周召开的Cisco Live!会议上公然声称,FabricPath就是TRILL标准的预标准版。McCool在会上说,FabricPath意图推动该标准的制定。这种做法很像思科对于FCoE标准的做法。
McCool还说,一旦TRILL标准在2011年的某个时刻通过,思科就将会支持该标准,而FabricPath也会因此通过思科数据中心交换机的深厚根基获得在数据中心市场上的地位。而IETF和整个行业除了让TRILL更像FabricPath而不是让FabricPath更像TRILL之外,可能已没有其他选择。所以,FabricPath因此而成为了一个默认的或者事实上的标准。
至于OTV也一样,思科的这一数据中心互联技术可将2层的以太网帧通过一个3层的基础架构隧道而与其他不同物理位置的数据中心进行互联。
这听上去很熟悉是吗?是不是很像某个早已存在的2层隧道技术?MPLS?VPLS?Pseudowires(伪线技术)?
这里的差别在于,上述的各个标准技术都是多用途技术,可适用于很多应用,而不限于数据中心的互联。而思科的OTV可作为软件程序专门用在Nexus 7000交换机上,专门用于数据中心的互联。
那么,为何不采用已获得业界广泛支持的VPLS标准呢?要知道这一标准就出自思科自己呀!
“我们是想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做法去推动数据中心标准的制定,”McCool在Cisco Live!会议上说。“我们打算获得这样一种平衡——让所有人都能更快地上手。”
或许这是为了让采用思科平台的所有人更快上手吧,McCool所说的这种平衡显然更倾向于思科自己。估计这样的战略不会仅限于数据中心市场,而是可扩展至所有的市场或者思科意欲进入的邻接市场。假如某个市场是个新市场,或者尚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中,那么思科便可利用其市场的优势和影响力,不仅去推动标准的进展,而且去定义标准,或者实际上让自己成为标准。这种状态对于思科来说当然十分的理想,但是对任何其他企业来讲,则肯定不是一种理想状态。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浪潮思科强强联手 战略发布会即将在京召开
浪潮思科将于11月15日在京举办“聚浪思享•创新网络”战略发布会。发布会将聚焦新网络时代下的产业技术趋势变革,为参会嘉宾深入解析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
-
思科计划收购Observable Networks,进一步强化云安全
日前思科表示,预计10月底将收购Observable Networks。思科尚未披露交易的财务细节,这一收购将加强思科的云安全。
-
虚拟路由软件给网络行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虚拟路由软件已经出现超过10年时间,但是之前一直不温不火。在2017年,vRouting开始在数据中心、分支网络和服务提供商应用程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思科收购SDN供应商Viptela,强化其SDN功能
网络巨头思科已宣布收购私有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供应商Viptela,通过云让其产品能够提供更多功能、使用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