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距离和位置不应是应用性能的瓶颈。创新的技术帮助IT部署无处不在的高效应用,正颠覆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位置无关计算》这一新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终端用户不应再受限于距离和位置;2)IT应在最佳业务位置部署应用和数据;3)企业IT应完全摆脱性能与可视性的制约。
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先从IT基础设施架构着手考虑–优化及端到端可视化管理。比如,企业IT可以借助Riverbed Granite™ 技术将存储从计算中分离开来。这样整个IT基础设施就可以放到最具成本效益的地点,包括服务器和数据,且确保远程分支用户不受应用性能的影响。位于总部的IT团队则可以为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迅速配置和管理全部应用系统。
距离问题被放大……
现代科技制造了一种距离悖论:“IT资源必须高度集中,而企业必须全球化,这种趋势在带来效益的同时,需要解决伴随长距离而来的应用延迟与可用性等基本问题。”
为什么距离会导致这样问题呢?由于网络需遵循物理世界的法则,穿过网络的数据包会受到光速的限制。如今,随着数据中心整合、多层应用、SaaS和云计算的普及,数据包传递得更远、路径也变得更复杂。日益复杂的网络计算与应用架构可导致带宽升级成本及延迟的增加,而且终端用户体验差,所有这些都会对业务构成损害。
为什么《位置无关计算》至关重要?
IT资源对企业的发展与运用是非常重要。各种趋势和事件已呈现出对《位置无关计算》的迫切需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 云计算:云蕴含着极大的可扩展性和成本节约的潜能,但是位置仍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你可以在靠近用户的位置或者计算成本较低或性能更强的地点轻易启动一个应用。但是没有良好的互联网支撑,就无法确保在异构环境下能够将应用栈移动到不同的云环境中。
- 移动性:用户期望实现随时随地计算。若无能力为任何地点实现可用的应用——甚至是有望实现——那么就需要克服各个层面上的距离挑战。不然,“用户也将无法移动。”
- 应用复杂性:应用程序本身不再存在于单一地点。借助以服务为核心的架构以及API数据服务的激增,部分应用程序甚至可能不由IT所掌控。
- 兼并与收购:如何两家公司合并,新的办公地点需要整合。对于一些行业和某些企业来讲,收购是其实现业务拓展的关键战略。
-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应用设施的目标是提升IT灵活性及加速新业务推向市场。有远见的IT领导者会借助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技术在最佳位置部署IT资源。因此,《位置无关计算》对于激发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潜力十分必要。
IT部门必须首先专注于打造最佳基础设施,去实现其《位置无关计算》愿景,从而无需担心因距离和位置产生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没有这种理想架构环境,组织机构将不得不在特定的地点部署应用程序,毫无灵活性可言。
Riverbed与《位置无关计算》
为了实现《位置无关计算》,Riverbed提供了一系列应用优化和管理产品:
- 消除距离和位置的限制:借助其WAN广域网优化、应用交付和存储交付解决方案克服延迟
- 支持业务最佳位置:灵活的部署方案扩展了传统的IT服务与设备。例如,Riverbed可为SaaS应用部署优化与设备监测。
- 消除性能与可视化限制:捕获并分析应用和网络数据,无论应用和用户在哪儿,都能为IT部门提供应用性能信息。
如果您想随心所欲地部署数据与应用,而不用为距离和位置担心,那么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Riverbed发布数字体验管理解决方案:支持终端设备是关键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管理用户的数字体验是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更大的目标,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也将成为任何企业最关键的业务成果之一……
-
安全合规重压下:如何实现云端可视化?
企业在向云端迁移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犹豫:他们原有的传统数据中心的运作模式已经够稳妥、够安全了,迁移到云上之后,能否在实现经济性的同时保持原有的安全性、合规性,这已经成为技术提供商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
云网络时代,IT运维管理如何做到透明可视?
随着技术的演进、应用的发展,企业服务器、网络变得愈发虚拟化,且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于将业务迁至云平台,这无形中给企业IT运维管理带来挑战。对于企业运维管理人员来说,需要采集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管理,以最大程度实现运维管理的透明可视。
-
本周看点:博科携手Oper8推动云服务交付发展 Riverbed收购Aternity丰富性能监测功能
本周,我们看到了IT厂商更多的合作在一起的消息,这也是业内的一个大趋势,无论是合作还是更为深度的融合(如收购等),厂商都是希望1+1>2,从而让最终用户受益。